top of page
陳美玲

安靜的力量──在南投


1994年以來,在寶島台灣,有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志工,身穿黑長褲、白上衣、頭戴最能代表台灣傳統特色的斗笠。他們用雙腳走進台灣這塊土地,用雙手,一次又一次,將如何落實台灣民主的訴求,傳送給每一位相遇的國民。他們總是秉持非武力行動、安靜、不張揚、雖然低調但堅持的態度,不間斷地推動台灣每個民主深化的環節。

縱使行動低調,但偶而也會遇到不同意見的反對聲音,他們不會刻意解釋爭辯或想爭取媒體青睞,唯有默默承受、繼續堅持理想。有時在面對外界的不解與責難時,參與志工依然秉持面對錘練而不失志,也因為如此,越發展現團隊的毅力與不退縮的勇氣。

他們一路來推動的相關議題,就算有較好的改革方向,仍不爭功、不誇耀,繼續為下一深化民主的議題而行踏全國,這是我看到的人民作主團隊。一路走來,我亦曾有許多困惑、不解與疑問,然到最後,仍深深折服團隊能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堅持為台灣土地付出無私的愛。

透過行踏的方式,除了宣揚理念訴求外,也結合各地文史解說與導覽,讓志工們能夠認識台灣、親近土地,連結對土地的了解與感情。透過各地志工承擔、規劃行踏的相關事宜,進而培養「人民作主」每位志工的擘畫能力,讓行踏擴展開創更多可能性。

若說參與人民作主志工團的行踏,收穫最多的是路線規畫者,這可說一點都不誇張。以我的例子,行過濁水溪沿線與周邊,我的出生地,對我而言意義非凡。然規劃初期,才驚覺自己雖生於此,對故鄉的人事物卻是陌生與不解的。行前數週,趕緊惡補未知的台灣史,從李筱峰老師的<台灣史望春風>影片與歷史書、網路資訊、耆老口述、人物田調、實地勘察……等資訊下功夫,才開始對自己的土地與人文有些粗淺的概念。這次行踏規劃,讓我豐美了自己,開啟了一直被我遺忘、這家鄉的過去。

這幾年志工團行踏到南投數次,我只籌備了其中二次,卻有非常多面向的啟發。一開始守欽志工的提醒,開啟我在行踏過程中,加入了歷史與人文的功課;一生奉獻給台灣,高齡民主前輩吳弘昌醫師是我學習的榜樣;行前曾訪問住信義鄉的民主前輩莊水淞先生,從其口中得知,由日治到國民黨執政期間的農產、水利、鐵路建設等,尤其是這段期間慘不忍睹的山林悲歌……

莊水淞先生是吳醫師的友人,父親在日治時代曾擔任過重要職位,聽他解說在地的文史,猶如跨越日治與國民黨殖民政權的重要見證。

在集集鎮,在地青年「也品文藝工作室」凱惠與友人Anna,在林爽文事件的古戰場「大眾爺廟」前,解說清朝最慘烈的「豎旗抗官──林爽文事件」。

到全台唯一僅存的百年史蹟「集集樟腦出張所」參訪,能留下這出張所,據悉是現任陳紀衡鎮長任內,極力努力下才得以保存。在爭取保留的過程中,曾經遭遇不小的阻撓與壓力,他依然不放棄而逐一克服,現已完成送件審查,希望能盡快成為具有文資身分的「歷史建築」。

集集鎮經營有成的八張社區發展協會,重要推手鄧智全先生,將邀約不斷的八張劇團介紹給志工團。八張劇團成員是由在地耆老與婦女組成,以集集在地的故事為創作與表演主軸,是別出心裁的行銷集集方式。行踏的另一收穫是與老友西韻、如娟重逢,西韻志工在「核四公投」後,埋首於社區營造經營十餘年,進而接觸與常民信仰息息相關的廟宇文化,並常受邀導覽解說;另外還有退而不休的林鴻盛校長,百忙中仍抽空協助南投市區領路工作。

回想這次的行踏安排,若有足以讓大家懷念之處,都需要感謝過程中所有朋友的協助。這三天的行踏,有衝擊與反思,當我再凝視南投,觀看的角度已不同以往,映入眼簾也是不同的故事。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