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曠世巨作──學習馬偕精神淡蘭古道行踏


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在今年3月9日,為感念、效法145年前從淡水上岸來到台灣的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精神,特別規劃了「學習馬偕旅行佈道──淡蘭古道行踏計畫」,27日這天是延續先前從淡水出發的第六場行踏,也是全程最艱難的一段路程。

10月27日〜29日連續三天長途行踏,將由新北市瑞芳車站出發,我們都知道一件事能夠順利完成,中間這過程有著太多太多的志工們在全力支持著,而這次的行踏靈魂人物來自宜蘭的偉程志工,全程無怨無悔的全力承擔,當然我們都知道幕後還有執行長及培基志工的全力支援,才能成就這樁莊老師這三天來口中的「曠世巨作」。

還記得上禮拜六從八堵走到這瑞芳車站解散,今天一早大家又在這裡集合,大家是為了學習馬偕精神也好、挑戰自己能耐也好,或是說只是單純要接近大自然看看台灣美麗的山林都好,但我相信我們的心都跟馬偕博士一樣,就是想要能集結眾人之力、眾人之心,希望台灣能更好。

從一開始的報名,志工們就非常踴躍,我們的邦心虎志工,甚至因家中另有要事而無法全程參加,而哀怨著說「為什麼是這三天?」而在截止報名前,參加人數一度逼近如明新老師所言,印度非武力抗爭聖雄甘地在西元1930年時,為了爭取印度的獨立,決定以破壞「食鹽專賣法」,作為運動的開端,這時已60歲的甘地,便號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鹽的方式,來抵制英國殖民當局的食鹽專營,當年3月12日 參與這項行動,出發時的人數是78人,走了400多公里。

第一天出發挑戰淡蘭古道最為艱辛的路段「金字碑古道」,在值日志工的指揮下我們準時從瑞芳火車站出發,走過瑞芳最主要的道路,到達第一個休息點「猴硐遊客中心」作短暫休息補充水分,熱心體貼的山姐、平山老師等諸多志工,為大家準備了餅乾、香蕉及許多營養品補充體力,以迎接接下來「金字碑古道」的挑戰,一路走到淡蘭橋,攝影大師們為大家一起在橋上見證這歷史的一刻!出發前,來自桃園的阿兩鴿在世昌志工的接駁下,順利趕上這美好的開始。

今天領路的偉程志工,用最沉穩的步伐,帶領著大家一步一腳印往上往前挺進,在這山林中,我們用虔敬的心,靜默地走在這古道上,想著當年馬偕先生來到台灣佈道的艱辛,想著咱台灣更美好的未來,壯闊的山林瀰漫著我們最真誠的靈魂,如同隆修志工所言:我們走過土地,我們留下靈魂。

來自台南的錦燕姐因忙於社大課程傳授,沒多久就見體力不支雙腳抽筋,還好神人出現,有豐富經驗且善於登山的文體志工主動承擔一路相隨,意志堅定的錦燕姐也終能順利完成登頂,體貼的領路人偉程總會在大家需要休息的時候適時地停下腳步,讓志工們喘口氣喝口水,當大家走到金字碑時,看著偉程志工先前為我們解說,在1867年(同治6年)冬台灣鎮總兵劉明燈所題碑文內容:「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石碑邊框以蓮花條紋雕飾、碑額以雙龍托珠圖案襯托。此碑現為國家三級古蹟,看到此碑想像著150年前先人篳路藍縷的艱辛,攝影大師當然不能免俗地在此為大家留下每一個珍貴的身影。

午後我們來到此段古道的最高點「奉憲示禁碑」的涼亭休息,享用最辛苦、犧牲最大的後勤志工們:湯哥、世昌兄、呂姐及培基等人所準備的便當、水果和飲水。中午分享時,偉程志工談到三貂嶺頂,這已模糊不清的「奉憲示禁碑」,為咸豐元年(1851)淡水同知張啟暄所立禁伐道樹碑,碑文要義為禁止民人隨意砍伐道旁樹木,違者禁止開墾,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給它擴大解釋可說是台灣最早的一座山林保護的環保碑文。而明新老師談到先人行走此一路段時的台灣古諺語「行過三貂嶺,毋敢越頭想某囝」更讓我們心有戚戚焉。

依著既定的行程我們繼續往今天的目的地雙溪前進,早上爬山下午就要下山,這是自然山林可愛的地方,它不會佔你便宜,除非自己想要佔便宜,有上就有下、有失就有得。下午一路蜿蜒而下,走過馬偕口中「佇竹林搖動的蔭影內,揣到一生最後的徛家」也想到前些時候,一起探路的萬順兄不小心跌倒的身影,願他早日康復順遂歸隊。

離開山林我們來到牡丹車站已快四點了,原本這週六有事,我勸他這麼遠不要專程跑這一趟的彰化志工文基大哥,在這裡離隊搭車回家,志工們熱情真令人動容。今天最後一段路來到雙溪車站,原本已有心理準備要淋雨的行踏,竟然出乎意料地涼爽氣候下順利完成,唯一可惜是勝德長老,因胃腸不適、不斷嘔吐而先行離開,雨在我們來到晚上下榻的地方才開始下,我們感謝老天的體恤,感謝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困擾。謝謝祢!真的謝謝! (接續集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