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歷史也要轉型正義


歷史是什麼?歷史,顧名思義,是曾經經歷、發生過的事,憑藉著相關記載的史料,我們或者可以論定、確信「某個時間、地點,曾經發生過某事」,但已經發生的事是無法複述、無法追溯的,更無法還原「真相」。因此有論者謂:「歷史」云者,不過是一段獨白,一種據種種資料而作的關於某件已發生的事的解讀與詮釋。因此它是既客觀、又主觀的存在,是否有所謂的「真相」,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西方學者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意即任何歷史事件在不同時空中,隨時都會有新的詮釋和解讀,古人有古人的歷史解說,當代之人有當代的歷史獨白,而所謂真相只不過是一種「論述的權力」罷了。

1月7日那天,在北埔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前,我向志工解說北埔開發的歷史,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最後以「歷史也要轉型正義」做結,其觀點和想法都來自學者克羅齊(Benedetto Croce)的啟發。因為事實證明,在講求民主人權、多元價值的現代,傳統的一元史觀–包括「漢人史觀」、「中國人史觀」、「白人史觀」……,都面臨許多來自學界和人民的質疑和挑戰,必須做根本的調整,意識形態也必須從一元到多元,從主觀到客觀移動,才能說服別人,平息眾議。

那天我說:站在客家人和閩南人的立場,開發北埔、寶山、峨嵋的李嗣鄴(淡水同知)、姜秀巒、林德修、周邦正等人,都是功在族群及鄉里的英雄人物,但在原土地主人賽夏族與平埔族的眼中,他們卻是侵門踏戶、強佔土地的土匪。同樣的,1895年的「乙未戰役」,許多台灣鄉勇、義勇軍群起反抗日本入台統治,例如北埔年僅19歲的姜紹祖,銅鑼的吳湯興和徐驤,竹東的鍾石妹,以及苗栗的黃南球等反攻新竹城,最後死傷無數、失敗收場!站在閩客族群立場,他們當然是反抗異族統治、英烈千秋的英雄人物,但站在日本殖民統治者的立場,則是不折不扣的盜匪、叛亂者。

可見史觀很難超越立場而存在。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史觀,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史觀,而台灣人也應該有台灣人自己的史觀,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然而,身為台灣人,最痛苦的是:因為400年來無法建立自己的國家,因此也就無法建立自己的獨立史觀。無論是清領、日治、或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以大中國的史觀看待自己,認命地被「帝國之眼」侮辱,就是以東洋的角度看台灣歷史。而我們所接受到的教育,也無可避免地都缺乏主體性,一向都是洗腦式的「奴化教育」!所以,如何建立台灣人自己的史觀,絕對是擺脫奴化的第一步。

但除了立場,談歷史還需要什麼?我認為「多元」與「尊重」缺一不可。也就是擺脫我族中心主義、沙文主義的心態。所謂「多元」就是不能以「文化霸權」「一元價值」去解釋歷史事件,必須以不同的立場和角度來解釋與論述,才會有公道可言。譬如講到北埔的開發,我們不能一味地讚揚姜秀巒等人的豐功偉業,而是必須學會反省、道歉,以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待整個土地開發的過程,承認自己是入侵者,而且手段並不光明磊落,然後從文化、教育和制度上去謀求補救,這才是豐富、平等、多元,正確的「台灣史觀」,也是台灣歷史的轉型正義,你說,是也不是?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