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地名認識台灣──以石牌、天母、士林為例

  • 黃平山
  • 2016年11月2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十一月十九日搭捷運至人民作主行踏的集合點,石牌捷運站一號出口,出了捷運站大門,迎面而來是座石碑,孤伶伶矗立在大門口,凝視著匆匆路過的人群,這塊不起眼的石頭,是今日石牌地名由來的見證物。

移墾是台灣歷史特色之一,四百年前,先民從中國一波波移往台灣,清朝中葉是移民的高峰期。以台北地區來說,移民從淡水河口上岸後,沿河岸往內陸開墾,馬上與世居在此的原住民,〈平地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沿山地帶泰雅族〉因土地的爭奪而產生緊張關係,衝突不斷。官方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立石碑為界,防止漢人越界開墾再生事端,捷運站出口的石碑就是當年的歷史見證。

台北的土城〈用土築的城〉,木柵,竹圍〈木頭或竹子圍起來〉,安坑的頭城,二城,古亭〈鼓亭〉等,都和這段移墾期,漢番關係的緊張或衝突有關,台灣各地這種地名也不少如台中的土牛,宜蘭的壯圍,屏東的隘寮。

天母是台北市新發展的地區,日治時期有一個日本的教派,天母教在此傳教而得名。十九日行踏經過蘭雅公園,蘭雅國小,蘭雅舊地名是湳嗎,〈台語地勢低漥處〉,蘭雅位於基隆河邊,過去是河邊低地,堤防築好,填土墊高後逐漸發展起來,西門町有部分也是低漥地,日治時期填土後開始發展。

士林舊地名芝蘭堡,因過去文風鼎盛士子如林而得名,台獨大師史明先生及台灣史荷蘭時期權威曹永和院士都是。士林國小是台灣現代化教育起源地,日治時期台灣設的第一所小學〈1896年〉,士林芝山巖有陸君子遇難紀念碑〈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所寫〉。

今日台灣最大問題是國家認同混淆,國家長期內耗,無法進步。一方是真實以這塊土地為基礎,建構的台灣認同;另一方是用國家暴力,長期透過教育及媒體洗腦,建構虛幻不真實的中國認同。土地認同是國家認同的基礎,親近土地認識土地是認同的起點,認識台灣才會產生台灣意識。

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如果沒有台灣意識,生活就沒有意思。認識台灣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隨著人民作主志工到台灣各地行踏,一步一腳印,親近母親台灣,凝聚台灣意識,這是獨立建國最重要的基礎。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這項艱鉅漫長又神聖偉大的工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在我們臺灣人的天性中,一直存有一種怕,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一種不安全感,好像隨時會被人家怎樣,──因為,三、四百年來,臺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來不曾做過自己的主人,從來不曾決定自己的命運!怕,對誰都怕,怕別人,也怕自己,怕東怕西!臺灣人要站起來,第一──最重要的,刻不容緩...

 
 
 
創造一个好所在

1994年,是台灣度過威權社會,tú開始beh行向民主真重要ê一年,嘛是「人民作主」聲音,開始佇台灣各角落sio爭出現ê時陣。 翻看歷史,佇1994年進前,全世界已經發生過五擺ê核事故災難,包括:前蘇聯車諾比Chernobyl(7級)和克什特姆Kyshtym(6級)、米國三...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 2023 人民作主志工團.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logoS.png

人民作主志工團

電子信箱:tobeamaster0704@gmail.com

⊕臺灣人民追求「當家作主」的重要基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