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新拾回失去的歷史與記憶──楊三郎與他的時代

  • 黃平山
  • 2016年10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人民作主志工10月29日從台灣圖書館門口出發,繞行永和市區,這裡曾有兩位在台灣美術史及歌謠史,享有盛名的楊三郎先生,我要介紹的是後者。作曲家楊三郎先生,日治時期出生於今日仁愛路,附近仁愛公園裡有他的雕像,早年曾留學日本學習音樂,是戰後最著名的台灣歌謠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望你早歸〉、〈港都夜雨〉、〈台北上午零時〉、〈孤戀花〉、〈港都夜雨〉、〈台北上午零時〉、〈秋怨〉、〈秋風夜雨〉、〈思念故鄉〉、〈苦戀歌〉、〈黃昏再會〉等,其作品不但量多、質美,兼具時代性、地區性和國際性。

一、時代性:楊三郎創作生涯的處女作〈望你早歸〉,描寫二戰時被日本徵召至海外作戰的台灣兵的妻子及母親,期盼等待親人平安歸來的心情。〈台北上午零時〉,描寫煙花女子的處境與無奈,台灣歌謠類此作品很多,像〈南都夜曲〉、〈雨夜花〉,還有為捍衛言論自由自焚而死鄭南榕先生所最喜歡的一首歌〈舞女〉,描寫台灣人沒有自己的國家,身處列強的夾縫間,任人擺佈無法自主的悲慘命運。

(註:成大在校園內設立紀念鄭南榕先生的自由廣場,鄭先生考大學第一次上成大工學院。)

楊三郎的成名作品,幾乎有一半都是小調,充滿幽怨與哀傷,像是〈台北上午零時〉、〈秋風夜雨〉、〈思念故鄉〉、〈港都夜雨〉及〈望你早歸〉等,訴說在國民黨政權戒嚴統治下,人民心中的悲憤、哀傷與無奈,他透過音樂向統治者做出無言的控訴與抗議。

二、地區性:在台灣歌謠當中,歌名和地方連結的歌曲數量並不多,如〈淡水暮色〉、〈關子嶺之戀〉、〈中山北路走七擺〉、〈基隆山之戀〉等。楊三郎所作〈港都夜雨〉、〈台北上午零時〉這兩首的歌名都和地名有關;而〈孤戀花〉歌詞裡的水蓮花,則是當年桃園台地灌溉水塘裡的萍蓬蓮,在台灣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水塘快速消失,這種植物已瀕臨滅絕。

〈港都夜雨〉是楊在基隆擔任樂師時(當時他是台灣第一把交椅的小喇叭手),僅花一個晚上就完成的作品。這首歌也是白色恐怖時期,因暗助台灣反對運動,受害陳屍台大研究生圖書館的陳文成先生,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曲。

〈港都夜雨〉雖是小調,但隱含一種鼓舞台灣人奮發向上,堅定意志,不要喪志,繼續努力,以打破中國國民黨政府戒嚴體制無形牢籠的一股強韌力量。陳文成是一個行動者,與林義雄先生一樣,為了台灣的民主自由,無私的付出與奉獻,因反政府身分洩漏,於返國時喪命於一生所熱愛的台灣土地,人亡家破,妻離子散,而告密者是當時在美國的職業學生馬英九。 (註:去年三月台大通過將其陳屍處闢建為陳文成紀念廣場)

台灣民主不是天上掉下,是先賢先聖、仁人志士用他們的血汗,青春、生命,甚至家人的生命所換來的。抓耙子可以當選台灣民主史上最高票的總統,他連做一個最起碼的人的資格都不配;一個年輕有為的傑出學者,只因熱愛台灣,堅持理想信念,而付出寶貴生命,天理何在?台灣有多少人知悉這段悲壯歷史?

三、國際性:〈孤戀花〉這首曲子的前奏有美國爵士風味,是早期台灣歌謠的孤例,楊先生國際觀的養成,也許和他在日治時代,因留學日本在滿州國主要城市歌廳工作有關。

國際觀是向來台灣人最欠缺的,過去如此,現在也一樣。二戰結束時,台灣的頭人林獻堂等如具有國際觀,對中國人能清楚認識,就不會有祖國情結,張開雙手迎接中國國民黨,等到二二八大屠殺發生,才大夢初醒,已後悔莫及;相對於越南的建國者胡志明,一開始就拒絕中國國民黨接收,今日越南已是獨立國家。台灣人,應該勇敢的從國民黨編派謊言的思想大牢籠跳脫出來,好好的觀察、了解周遭世界,才能走出今日困境,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在我們臺灣人的天性中,一直存有一種怕,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一種不安全感,好像隨時會被人家怎樣,──因為,三、四百年來,臺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來不曾做過自己的主人,從來不曾決定自己的命運!怕,對誰都怕,怕別人,也怕自己,怕東怕西!臺灣人要站起來,第一──最重要的,刻不容緩...

 
 
 
創造一个好所在

1994年,是台灣度過威權社會,tú開始beh行向民主真重要ê一年,嘛是「人民作主」聲音,開始佇台灣各角落sio爭出現ê時陣。 翻看歷史,佇1994年進前,全世界已經發生過五擺ê核事故災難,包括:前蘇聯車諾比Chernobyl(7級)和克什特姆Kyshtym(6級)、米國三...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 2023 人民作主志工團.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logoS.png

人民作主志工團

電子信箱:tobeamaster0704@gmail.com

⊕臺灣人民追求「當家作主」的重要基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