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舉牌的與不舉牌的對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

2016年7月16日,台北的炎熱天氣高達37度,人民作主志工出席43人,仍照預定的行程,在土城行踏。中午在土城員林街的小公園裡進行分享活動,在值日林玲君的引導下,贊成行踏舉牌的,與不贊成舉牌的,進行了一場理性與開放的對話。對話內容,沒有對錯,但饒有意義,特為此摘錄重點如下:

舉牌的一: 我贊成行踏時舉牌,像上次落選運動時一樣。因為這樣才能擴大宣傳。讓路人即使不拿我們的傳單,也知道我們的訴求,這樣宣傳理念會更好。我甚至覺得連行進時也應舉牌,前、中、後各舉一支,效果會更好。

不舉牌的一: 根據我在行踏中發傳單的經驗,路人因為受到我們整齊靜默的行踏隊伍的感動而好奇,才有拿我們傳單一窺究竟的念頭,並不是看到舉牌標語和口號,才想了解我們的訴求。況且我們的制服斗笠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從1994年核四公投苦行以來,低調發揮靜默力量,一直就是我們的風格和傳統,我們不該輕易改變。

舉牌的二: 我們行踏很辛苦,但路人常疑惑我們的訴求,不知我們苦行的目的何在,因此我贊成舉牌,讓路人可以一眼就輕鬆知道我們要補正公投法、修正選罷法、和修訂憲法。而且牌子能做大一點,甚至應該有大型布條。

不舉牌的二: 我不贊成舉牌,因為感覺很奇怪,不像我們人民作主的氣質,我也覺得很不習慣。大家想想看,從1994年核四公投以來,我們志工最大的信念就是靜默地苦行,以此來感動人民,達到教育與宣傳的目的。但,如果大家決議要在路口舉牌,我也會遵守這項規定。

舉牌的三: 從事社會運動的人要能隨機應變,時代變了,做法就要做調整,才能早日達成訴求的目標。兵法上說,能隨環境情勢而變化的,謂之神。這是我的簡單見解。

不舉牌的三: 人民作主的專長是態度優雅、靜默的行踏,不是舉牌,舉牌好像是在路口舉房屋買賣的招牌一樣,難道我們要訓練志工日後也去舉牌賺外快嗎?

舉牌的四: 人民作主隊伍就像一部公車,要註明目的地的地點和廣告訴求,才會讓路人一目瞭然,有方向感。我們社運最重要的,除了遠大的理想,還要有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舉牌就是最好的方法。

不舉牌的四: 一天到晚講方法的人,最後都不會有行動。我覺得,關鍵就在要感動人民,還是要宣傳。要感動人民,就要靜默地苦行;要專注宣傳,就要多舉牌增加效果。我覺得感動人民只有我們這個團體能做,舉牌、甚至拉布條、舉大旗,就有許多團體能做……。

執行長的話:

首先感謝志工們所分享的意見,我知道,志工們的發心都是為基金會好,希望早日完成我們的目標。我也知道,上次落選運動時,我們開始學著舉牌、拉布條,因為那是一項特殊的任務,必須有特殊的作法,才能將落選對象直接告訴給選民知道。結果,我們做得很成功,也許就認為平常的行踏也要完全比照辦理。基本上,我並不反對有新的做法,但站在執行長的位置,卻有許多點必須考慮和溝通。

第一,我們這個會,從1994年核四公投以來,是林先生以其經驗和智慧所創立的,它有著非武力行動的氣質,也有靜默、苦行深厚的人文涵養與教育意義,以此來改變台灣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先不論對錯,林先生的這些價值和理念,我們首先必須充分尊重。

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組織比較不迷信方法,而是相信精神與意志才是最好的方法,並且只要有勤懇的步伐就足以感動人民,這就是非武力行動的無形力量,也是我們向來所堅持的信念。當然,適當的改變是需要的,我不反對路口舉牌,但要舉就舉好一點,不可零零散散。而且也不能因為急於達成效果,就日趨世俗,變成與其他團體沒有兩樣。

第二,工作小組把路口舉牌當作一種實驗,實驗可以檢驗真理,好的話就維持,效果差就會停止。

最後,我要以宋帝國時期的名詩人蘇軾的詩〈題西林壁〉,作為我的結論。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應是蘇軾看過百態人生後的體悟,借山水澆心中之塊壘。是的,人的觀點不同,各如其面,我們都受著個人才性、智慧、經驗、位置的限制,都會有盲點和不及之處,因此,「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一個無可奈何的現實。但,民主之可貴就在集思廣益,多元而尊重,這次對話,也讓志工們深刻體會到這點,這真是這次對話過程中最珍貴的收穫了。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