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號公園與台灣圖書館

  • 黃平山
  • 2016年5月2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人民作主志工,頂著五月的豔陽天,二十八日在中永和市行踏。中午在中和四號公園午餐休息,園區位於中、永和交接處,是一個新闢的公園。

眾所周知,公園是西方現代文明的產物。因為工業革命後,都市興起,人口集中,公園可提供市民休閒,活動,聯宜,集會的空間,有別於貴族私人的庭園。當日本 於1895年,開始統治台灣時,就把明治維新之後,從西方學來的現代文明,整套搬到台灣來,台灣的現代化幾乎是和日本同時展開。

台北市在日治時期總共規劃了十五個大形公園,用數字編號,一號是圓山公園,二號是今日的二二八公園(以前台灣人慣稱為新公園),七號是大安森林公園,十四 號林森公園(原為日本人三板橋公墓,並有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的墓園,今已遷移)。這些公園都有著豐富的人文與歷史的記憶,值得每位台灣人去行踏與瞭解。

中和的四號公園靠近永安市場捷運站這邊,矗立一棟高大建築,是完成不久的「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這座圖書館是台灣歷史最久的一座圖書館,成立於日本 大正三年(1914年),原名是「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二次戰後,國民黨政府將「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與日人「財團法人南方資料館」合併,成立了「臺灣省行 政長官公署圖書館」(簡稱為臺灣省圖書館),借用「臺灣省立博物館」(位於臺北市館前路、襄陽路口)一樓營運。但受限於空間狹小,後來才在臺北市八德路、 新生南路口,台北工專附近建造新館。並且於1973年7月1日,奉行政院令改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隸屬教育部。

後來又因館舍老舊,空間不足,早就想搬遷,卻始終找不到適當地點,最後才找到中和四號公園落腳。「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是台灣有關的各種資料收集最豐 富的圖書館,尤其是日治時代的。包括報紙,雜誌,期刊,是台灣研究必到的一個地方,也經常會舉辦台灣有關的演講,研討會或其他各種相關活動及展覽,想要對 台灣有更深入暸解的朋友,可以常到這來學習。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的命運,就如同台灣人一樣,只能座落在台北邊緣的中和四號公園,而從中國搬遷來台的中央圖書館,卻座落於台北市中心的總統府旁,並且很沒道理地把研究台灣資料最多的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改成它的分館。那天人民作主志工們在公園裡午休,我忍不住想到這段歷史,並講給志工們瞭解。現在本土政權全面執政了,台灣不要再像人家的童養媳一樣,只能蜷曲在幽暗的角落,台灣人要當家作主,要昂然站立於世界,這是每一個有血性有尊嚴台灣人要努力的目標,更是人民作主志工的一生志業。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在我們臺灣人的天性中,一直存有一種怕,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一種不安全感,好像隨時會被人家怎樣,──因為,三、四百年來,臺灣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來不曾做過自己的主人,從來不曾決定自己的命運!怕,對誰都怕,怕別人,也怕自己,怕東怕西!臺灣人要站起來,第一──最重要的,刻不容緩...

 
 
 
創造一个好所在

1994年,是台灣度過威權社會,tú開始beh行向民主真重要ê一年,嘛是「人民作主」聲音,開始佇台灣各角落sio爭出現ê時陣。 翻看歷史,佇1994年進前,全世界已經發生過五擺ê核事故災難,包括:前蘇聯車諾比Chernobyl(7級)和克什特姆Kyshtym(6級)、米國三...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 2023 人民作主志工團.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logoS.png

人民作主志工團

電子信箱:tobeamaster0704@gmail.com

⊕臺灣人民追求「當家作主」的重要基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