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吳佳容

嘉義行踏紀實


一個人在沉默中行走是孤獨,一群人在靜默中前進是力量。 我從1995年便開始接觸非武力行動。但是隨著人民作主基金會在去年七月成立,除了原有的靜默行走,還加入了由在地志工規劃了古蹟行踏的知性活動,這也讓行踏隊伍來到嘉義時,不再只是耐心與體力的訓練,還增添了知性的體驗。在嘉義市的一天半行程,主要是由嘉義志工武西和過省所籌畫。忝為在地工作人員之一,事前工作沒有幫上什麼忙,就以這篇融入個人體會的事後紀錄,來為這趟嘉義行踏留下些許雪泥鴻爪,來表達對志工們的感謝與敬意。 1/16,第一天:在嘉義市捕獲林義雄 三十幾位從南北各地匯聚而來的志工,組成逾五十人的隊伍,中午一點半在鐵道藝術村集合後出發,經由後火車站的天橋,抵達前站廣場。這裡是日據時期首位在日本帝展獲獎的台灣人畫家陳澄波的受難處。隊伍在市區蜿蜒前進,停留文化公園時,記者出身的培元里蔡坤龍里長特地趕來為我們進行白川町歷史的導覽。從日據鳳梨會社時期就有的族群衝突問題,談到嘉義名產福義軒的經營策略。陽光燦燦的午後,粉紅風鈴木迎風招展,專心聆聽的志工們白衣黑褲,在草皮席地而坐,構成一幅讓人目光無法移開的美麗畫面。 隊伍再出發後,先經過了畫家位於國華街的故居,再抵達二二八文化館旁的中正公園。陳澄波的故居如今是人潮匯聚之處,但市民與遊客都是為了一樓的台灣人番薯圓仔湯而來。我們擠在狹小的街巷口,一邊看著吃不到的熱騰騰湯圓,一邊聽我三言兩語的簡單介紹,景象似乎有些唐突。 但若和以獨裁者命名的中正公園內,竟擺設了受難畫家的24幅畫作相比,後者的荒謬更甚於前。這座地面以水泥為主的公園,遭到外地志工好醜的批評,其實醜的可不是只有這裡。沿途混亂交通與雜亂招牌打造的市容,還有全台獨有單行道機車可以逆行的怪事,無不令外地人嘖嘖稱奇,令在地的我們汗顏。 還好仍有值得欣慰的事。沿路由志工手中所發出的每一張傳單,幾乎沒有人會拒絕接下。不僅不拒絕,還能得到十分善意的笑容以及掌聲鼓勵,讓志工心裡溫暖極了,嘉義人所具有的熱情形象在此展現無遺。 除了對發放文宣的志工抱持善意之外,沿途還不時有年輕人自發性地朝著我們隊伍舉起各式手機拍攝。若從活動前身:核四公投,千里苦行算起,扣掉在地自辦過的兩次,這趟應該是來到嘉義的第三次全國性的活動。前幾次都沒有引起路人太大的反應。但這一次,有拍攝紀錄片的李孟哲導演帶著朋友一路錄影,有年輕人對我們產生興趣,尤其當他們意外發現隊伍中的林義雄先生時,臉上還露出如同捕獲獵物的欣喜表情。 由被無視到成為受矚目街景的轉變,是否代表有更多人的自主意識已經被喚醒了呢?而能得到年輕人的認同,這也是去年318太陽花學運後,整體社會氛圍的轉變吧! 1/17,第二天:家國之外—紀錄片觀賞座談 因為個人私事,我缺席了早上08:10嘉義公園大門口集合後開始的上午行程,但是我知道這會是這三天最讓人難忘的路程,因為志工們將行經嘉義市最富含自然氣息的區域。這座有百年歷史的公園內,史蹟資料館和神社遺址是日式建築,再往內有原住民的射日塔和中國孔子廟,台灣一頁殖民歷史在此濃縮展現。至於與公園依傍的植物園,保存了日治時期的植栽,整潔平緩的坡道,不用舟車勞頓上山,在平地就能行走於蓊鬱的參天林木下,可說是嘉義市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產。一如我的預期,依據晚上志工們的分享,他們對於一早行經的美麗林木,無不感到讚嘆與驚喜。 這一天下午,則是安排播放《家國之外:嘉義市精忠一村拆遷過程》的座談會。這部紀錄片,是由在地導演李孟哲先生所拍攝。感謝李導演不僅無償提供影片,還協助安排了與談人,並親臨會場與志工面對面分享交流。 李孟哲導演是嘉義出身的在地導演,所拍攝的影像以紀錄片為主。這次會受邀擔負主持的工作,背後還有個因緣。話說有位嘉義志工吳佳容,就是我,被這次活動領隊過省姊指派安排影片座談會活動時,我想到了和我同事是國小同學的孟哲。會想到他是因為在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時候,聽聞同事提及她的國小同學出來代表台聯競選市議員。同事們的言談中,這位浪漫於影像工作,關心在地文化的導演的名字,第一次進入我耳中。 由於有她們的口碑保證,我遂秉持同事的同學就是我的同學,主動透過臉書找他,或許李導演也以同學的同事就是自己的同事吧,馬上一口答應幫忙。這一答應就上了賊船,因為一開始只是請他主持與談,沒想到後來連要放映的影片都要他負責!!在此報告這些瑣碎的過程,是要讓志工朋友知道兩個重點,第一,嘉義人被說熱心真的不是說假的!!第二,我們嘉義人還都很惜情!!(應該說都很誇張吧?!) 言歸正傳。座談會的與談人則是安排了南努客音像工作室負責人吳平海先生,現場並邀請了桃山人文館館長林瑞霞老師參與討論。雖然導演以人性關懷的出發點,從眷村拆遷過程,嘗試呈現家國之外的思考,透過面對家園失落的處境,反映人性追求歸屬感的共同需求。但在台灣至今依然國不成國下,執政黨興建獨厚特定族群的眷村所涉及的不公不義,更是志工們關切的議題,以至於座談討論時的焦點,常會跳出導演預設的主題,讓主持人明新老師必須一再提醒大家:紀錄片導演未必就要同時擔任社會改革者,每一部影片有其預設主題,無法也不需要所有議題都要顧及;本身也是導演的吳平海先生則是提出以溝通代替批判的呼籲。與會者的言語機鋒在在發人深省。 1/18,第三天:熱情巨「大」如「林」的城「鎮」 坐落在嘉義縣的大林鎮,是此趟嘉義行踏的最後一站。為了結合古蹟參訪的設計,兩位在地志工淑瑛和淑惠,十分用心的帶我們看了歷史悠久的廟宇與正在修復的萬國戲院。然而,這些古蹟幾乎和宗教都脫離不了關係,以致讓志工有了一趟宛如參加宗教之旅的感受。 無須納悶志工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小小的大林鎮,正是台灣的縮影。殖民者的統治策略,就是不讓住民認識自己的歷史,才好讓殖民者建構他們的統治神話。既然是神話,依附在宗教上最是方便不過了。這也是古蹟和廟宇幾乎成了同義詞,甚至古蹟必需有宗教外衣才能長存的原因。 當然,並非台灣所有的宗教團體都願意被執政者操弄。三十七年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了《人權宣言》,是首度以團體形式公開發出台灣獨立的聲音,直到現在,台灣長老教會依然是最具有台灣意識的宗教團體。其實,此趟大林行踏,我們還多了兩位來自日本的貴客。經由隨行的日語翻譯,得知他們是來自日本的佛教團體,在日本以行踏方式宣揚教義已有多年時間。自三年前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後,他們把每年行踏的時間與路程拉長,並將環保納入了訴求。這次趁著來台灣拜訪釋昭慧法師,得知了我們的活動,因此特地來全程參與。可見宗教信仰與在地關懷並不衝突,就看執政者有無把所治理的地方,當作永久的家鄉。 雖然兩年前我受洗為基督徒之後,已不再主動去宮廟佛寺,但我仍十分感謝這群歡迎我們的鎮民們。他們如鎮名般,巨大如林的熱情,讓我們得到了從所未有的,宛如巨星出場的榮寵。在這些歡迎我們的宗教人士眼中,我們的非武力行動,或許也是一種虔誠如宗教般的行為吧!即使我們心裡是哭笑不得。畢竟我們選擇靜默走入人群,一開始便沒有期待會有列隊歡迎的掌聲。 那我們期待甚麼呢? 我們這份對人民是國家主人的堅持,以非武力行動進行改造台灣的行動, 期待的是每個人身上展現出人民作主的力量! 因為到那時候,生態得到保護,環境得以永續,歷史不再是神話,宗教不再受政黨操控……。到那時候,不分族群,每一個人都將擁有一個,美善而獨立的新國家。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文章時序
作者
bottom of page